師父開示:由皈依信解 除邪勝解

由皈依信解 除邪勝解 

  皈依並不是說世間的東西不要,如醫生、貿易等,而是將這些作為我們存活的幫助條件,但絕不是以這個為主。如果跟佛法有矛盾衝突的地方,一定得要採取佛法的概念,不再照世間的方法,譬如醫生叫你吃藥,你一定聽他的,假定你吃素,他叫你吃肉,那你不聽他,假如你還沒有持齋,那另當別論。如果信得過三寶,凡是跟三寶不相應的、違背的所有種種,自然而然就會拿掉,邪勝解漸漸輕微,乃至永遠滅盡。現在我們在學習當中,的確很多見解對三寶並不認識,起心動念仍在惡法邪解當中,所以要隨時警惕自己,不要隨便看了點書,聽見一些什麼,就隨便開口,應該依善知識勤學,如理思惟觀察,慢慢深進,弄清楚應該怎麼做,盡形壽不離依止。

成就皈依 佛菩薩歡喜

  皈依以後,從此行為就正,因為行正,將來感得的果一定美妙,得入「正至善士數」中,也會得佛及如法行持者,乃至於對聖教淨信的諸天所愛戀歡喜。平常我們常說不要得罪人,修學佛法之後,很多概念行為,跟世俗是有不一樣的地方,碰到兩者不能同時善巧處理的時候,「顧全了不得罪人,卻得罪了佛菩薩」;或是「不得罪菩薩諸天,要得罪人」,你願意取哪一個?世間最長不過百年,儘管會得罪人,但成就皈依使諸佛菩薩歡喜,這個概念非常重要。

以皈依判別內外道

  阿底峽尊者及寂靜論師判別內外道的差別,都以皈依為根據;皈依了以後正式進入佛門,叫內道,在沒有捨棄之前就算是佛弟子。

  皈依最主要的是得皈依體,就是對於三寶從內心深處一心一意的皈投依靠。我們反省一下自己遭遇痛苦的一般反應,受到一點點的委屈,或被人家埋怨了幾聲,不是當面跟他辯、跟他吵,就是在背後嘀咕;或是稍微有點病痛,趕快求神問卜、找醫生買藥吃;世間一般常態如此,修學佛法以後,了解這不是究竟,要脫苦,只有如理皈依三寶,把苦從根拔起,這才是圓滿解決之道。

至心皈依 如理思惟

  真正皈依了以後,不是浮浮泛泛的,行相上是學佛,實際上所學的卻跟佛了不相干。如理的皈依,是當苦現起時,不管遭到什麼事情,自然而然只有一心念佛,跟佛訴冤,思惟到一切法的現起都有它的前因後果,知道被埋怨了是自己的錯,是以前種下的惡因,今天還了他,無債一身輕。如果生了病,知道世間本來一無可取,病是死因,趕快多念幾聲皈依,到極樂世界可以品位高升。

  靠著思惟,從內心深處接受三寶、至心皈投依靠,自然很多事情隨時起心動念,有一個特別「依體起用」的狀態,會依著三寶告訴我們的方式作為行事的準則,如此一定能得大好處。 

--摘錄自《福智之聲》第152期 -(珠璣集)

 

閱讀 6395 次數 最後修改於 週一, 18 十一月 2013 18:30

©2024財團法人台北市福智佛教基金會 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