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來是要介紹大家「敬經帛」。
「帛」是絲帛,換句話說,就是一塊布,這塊布有何用途?是用來敬重經典的。
因為我們把所學的經論,當做是寶,所以用「敬經帛」包好。經典不可輕易的隨便亂放,如果今天做了雜事,誦經前要先洗手,除了這個以外,還有一個我們平常很容易犯的毛病,我是最容易犯,就是摳摳鼻子,抓抓耳朵,那兒癢了就抓一下,所以誦經時,應該在旁邊準備一條手帕擦手。
千萬別小看這件事,當我們越是認真想提升的時候,這件事情對我們的價值就完全不一樣。我以前聽見過一個公案,文殊師利菩薩有一次進到廟裡邊,把一樣東西隨便往廟的角落輕輕一靠,就像我們拿一把傘隨便靠牆一樣,可是這種東西平常不能拿到廟裡,結果他因為這樣的輕忽,使他證果的時間延後,通常這時間都是以劫計的。我當時聽到這個公案,心想有這樣嚴重嗎?心裡的確很懷疑,我想諸位大概都跟我一樣懷疑。現在我對這件事情就感到非常實在,也非常懺悔。
我也曾經聽過一個大仁波切告訴我一件事情,那是件很平淡的事情,但那件事情對他來說,是一個驚心動魄的錯誤。當時我聽了覺得他形容得有些誇張,或者說他很會運用形容詞,內心當中只是如此而已。所以我想在座的一些同學也可能像我以前這樣的心情來聽。我倒並不覺得一定要你聽見的反應像我現在一樣,但是你只要不停的走下去,有一天你肯定會像今天的我一樣,生起非常強盛的心情來。這就是為什麼要大家慢慢走上去的原因。
希望大家看到這塊「敬經帛」的時候,不僅僅是拿來包《廣論》,或者類似的經論而已,最主要的就是你相應的時候,這塊「敬經帛」就代表非常非常不同的意義。它提醒我們:我們學了這樣珍貴的佛法,對我們這麼有價值的東西,我們應該以什麼心態來處理,而且把這件事情透過學習,跟我們現實生活結合在一起。這是為什麼我每次開頭總是說成佛是苦樂問題,就是希望儘量的想辦法透過補充的方式,把日常生活與所學的道理連在一起,變成從心裡邊推動的力量,這個推動的力量對大家有無比的價值。
我們現在學習,學不好以及有困難,有很多原因,主要是資糧未集、障礙未除。該怎麼辦呢?那就是《廣論》中皈依以後應學的幾件事情,其中「供養等要教授」是正面的提升,反過來,不恭敬是最可怕的事情。當然供養有財敬供養、身語承事、依教奉行,恭敬這件事情是最容易做的,如果你心提起來,把那疏忽的心轉變,就可以靠著這個來提升自己,就有它絕對的價值。通常情況之下,我們會有三分鐘熱度,有的人過幾天便把它隨便丟了,記得這個時候要小心。如果你想送人的話,也要先看對方是否已經肯定佛法的價值,否則隨便送人,對別人不但沒好處,反而讓他造了不敬法的業。
節錄自《福智之聲》122 期 日常老和尚開示:〈敬經帛之緣起〉